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2021首场新闻发布会,释放重大信号:聚焦“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短板弱项。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基建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并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1611800139945455.png

 

“两新一重”成为经济发展“压舱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内消费和外贸均受到明显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政府稳定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抓手。

 

为了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我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0年5月22日,“两新一重”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被首次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24.5%,而后降幅逐月收窄,上半年下降3.1%,至前三季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全年投资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11月份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0.3和2.1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发展动能的关键时期,“两新一重”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企稳和社会转型,又可以激发更多新需求、创造更多新业态,将为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两新一重”2021年重点推进方向

 

“两新一重”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一翼。对于2021年有关“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的工作内容,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

 

新基建方面:加强系统性布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积极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强枢纽机场和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补短板方面: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科研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按下了“两新一重”建设“快进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0日,全国已有16个省、直辖市公布了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规模已超1.2万亿元。

 

鼓励民间投资流向“两新一重”领域

 

“两新一重”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撑,鉴于项目投资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共同支持。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联手,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是“两重一新”建设值得探索的筹资模式。

 

近年来,围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国从部委到地方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中国政信研究院的专家认为,在系列政策支持下,民间投资加速向“两新一重”领域集结。政信金融,作为国家鼓励的市场化融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流动性问题,而且以与平台公司合作的方式参与投融资、建设等多个环节,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两新一重”建设引入金融活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作为国际政信金融深化服务专家,政信投资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整合国家级院校资源及顶级智库资源,在政府主导的环境下,积极将社会优质资本引入到基础建设中去,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为中国政信研究院专家观点,由中国政信研究院独家授权整理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