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国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展开,掀起一股基建热潮。从中央到地方、从传统基建到新基建,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合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强引擎”和“硬支撑”。

 

 

日前,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正式印发实施,共安排项目51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408亿元;河南省公布2024年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入选项目共52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583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1月初,全国多地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高达24832.37亿元。

 

这些项目的集中开工,不仅彰显了各地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可以预期,2024年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显著增强,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最终会使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转向持续回暖。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也表示,2024年,基建投资有可能增速会较为明显的加快。新的1万亿国债是用于关于预防自然灾害的许多相关的基础设施,会拉动一些社会资金进一步的进行投资,对基建的投资带来很好的推动,预计额外带来4个百分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使得2024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速升至8%左右,比2023年、2022年有明显提高。

 

 

在项目开工潮的推动下,新基建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有关研究机构预测,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累计带动投资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

 

其中,新基建的“乘数效应”不容忽视。与传统基础设施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不同,新基建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例如,一些地方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还有的地方利用专项债等工具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还提高了投资效率和质量。

 

新基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也日益凸显。5G网络建设和应用将促进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将催生出更多的新兴产业和业态。智能化工厂的建设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新基建还为民生服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智慧交通系统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和方式,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智慧医疗系统让人们更方便地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就医质量和效率。

 

这些新基建项目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展望未来,新基建将继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综上所述,2024年各地新基建投资加速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挑战,加强新基建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