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瞄准“四网融合”

 

分解行动目标

 

“四网融合”是成都推进“新基建”的亮点。《行动方案》明确了什么是“四网”:

 

“四网”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核心的基础信息网

 

以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为核心的枢纽交通网

 

以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网

 

以高品质科创空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科创产业网

 

 

《行动方案》将四网融合计划细致分解,提出将建成——

 

高速泛在、融合绿色的基础信息网

 

加快建设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建成5G基站6.5万座,率先在全国实现规模化商用;建设存算一体的数据中心资源高地;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率先完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任务,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与产业发展全国领先。

 

辐射全球、内畅外联的枢纽交通网

 

未来三年将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成南达万高铁、成自泸高铁、成都至西宁、川藏铁路等出川大通道;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市域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515公里。

 

安全持续、保障有力的智慧能源网

 

未来三年将加快推进1000千伏、500千伏高等级电网建设,持续优化完善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骨干电网布局,打造支撑东部新区、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电网枢纽中心和负荷中心;建成新能源充电桩4.5万个,更好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要。

 

创新驱动、集群支撑的科创产业园

 

未来三年将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重大功能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在产业功能区集聚,形成创新支撑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

 

2、未来三年

 

实施四大工程16项重点任务

 

四网如何融合?《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三年成都将实施四大工程,明确16项重点任务。

 

大力实施基础信息网攻坚工程

 

成都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比如高水平打造“数字基建”,统筹通信基站、机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探索建立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大力推动成德眉资数据中心直连;规划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积极争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都)、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和医疗健康、教育、工业等行业创新特色的大数据中心布局等。

 

大力实施枢纽交通网畅达工程

 

成都将启动天府枢纽站、东部新区枢纽站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米字型”空铁枢纽中心,建设泛欧泛亚国际班列主枢纽。提升向东,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南达万沿江高铁、成自泸高铁等建设,构筑连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通江达海大通道;强化南向,规划建设成都经昭通至昆明高铁,实施隆黄、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打造经钦州港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北向,规划建设成都经三台至安康至西安高铁,打造经新西成至京津冀快速通道;畅通西向,推进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西宁高铁、川藏铁路等建设,打造西南至西北快捷通道,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兰西城市群联系等。

 

大力实施智慧能源网支撑工程

 

成都将扩宽川西水电输入通道,加快推进“甘孜-天府南-成都东”特高压交流电工程建设,配套建设成都东特高压变电站;推进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崇州-大邑-邛崃、同安-平桥、崇州-彭州等输电管道建设,促进天然气管网向产业社区、农村集中居住区等延伸;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新建公共停车场按照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汽车停车位等。

 

大力实施科创产业网升级工程

 

成都将以66个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持续推动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整体成势,深入实施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集群;锚定14个产业生态圈和新经济主导产业方向,聚焦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1平方公里内,规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组建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5G、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领域,加快布局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共设计平台、中试生产线、检验检测中心等。

 

3、按季度对“新基建”进度、质量等

 

开展督促检查和通报考核

 

“新基建”到来,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确保顺利推进?

 

《行动方案》设专章明确具体保障措施。成都将建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分管领导参加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建设推进中的规划、项目、要素、场景应用等工作,以“清单制+责任制”项目化方式推进实施各项任务。

 

成都计划编制《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谋划和集约建设,制定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招引计划。

 

在政策支持方面,成都将优先保障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用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网络等要素资源。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债券进一步向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倾斜。

 

在创新项目建设方面,成都将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将建立新型基础设施考核工作和绩效评价机制,结合培训会、现场经验交流会等,推动项目建设和相互借鉴。《行动方案》要求各部门、各区(市)县将“新基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补齐发展短板、促进有效投资、稳定经济运行的重点工作,确定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向上争取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按季度对建设进度、质量等开展督促检查和通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