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图片1.png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基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舱石”

 

我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收入跨过1万美元门槛,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一组组数字彰显中国经济总量与质量实现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

 

近年来,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电力、电信等领域的现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无论是“硬”工程,还是“软”实力,都大幅领先世界各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交通运输行业多项数据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以高铁为例,专业人士指出,高铁这类基础设施一方面直接激发了人们的外出和旅行需求,据悉,2019年,京沪高速铁路全年运送旅客2.15亿人次;另一方面,高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经济流转(人员流转和商品流转)的效率。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城市群中,不同城市有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有的地方注重核心研发,有的地方专注小的配套生产,高铁把这些产业上下游连成一片,降低了流转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强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基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特别是伴随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基建,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下载.jpg

 

基建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蓄势起航

 

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关键性的历史节点上,“十四五”规划纲要擘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全新蓝图,要求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作为全球最活跃性的经济体,正处于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在此期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新基建”,肩负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任的同时,还将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提供坚实支撑。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新基建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和行业数字化,是催生新业态的助推器,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也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蓄势发力。

 

基建投融资创新之路

 

5月31日,公募REITs一日售罄,吸金500亿,投资者热情高涨,作为基建投融资机制的重大创新,专业人士认为,首批公募REITs不仅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模式,而且为投资者搭建起了参与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桥梁。

 

基建投资的主要驱动力是地方政府,创新投融资模式,需要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需要利用政信模式撬动市场化资金参与基建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历史经验证明,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将是解决基建融资难题的最佳途径。

 

对于投资人来说,政信领域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服务民生的重要工具,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新时代金矿:政信金融投资指南二》指出,我国最大的金矿是国家发展所释放的核聚变式的红利,而这些红利很大的部分是通过政信金融来释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必将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政信金融将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中国基建投资、建设和运营打开一扇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