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3月,充电桩建设正式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也正是从那时起,本刊编辑部启动了“聚焦‘新基建’ 走近充电圈”系列报道。一年来,《中国汽车报》记者陆续采访了多家充电运营企业,多位业内专家、终端用户,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对新能源汽车的这一下游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可谓收获良多。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的一年时间里,行业并没有出现跨越式发展,市场规模和总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应该说,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不过,一则政策利好本身就有一个逐渐发酵、释放的过程;二则质变总要通过量变,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悄然改变着充电桩行业。

 

距离去年3月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5G基站建设、特高压、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并列成为其七大重点领域。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充电桩行业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甚至可以说站到了舞台的中央。或许“新基建”这个名词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冲击力已不如从前,但充电桩行业却在其影响下经历变化。

 

记者了解到,一年前,“新基建”热潮吸引众多资金进入充电桩行业,不少新兴企业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市场。然而,转身离场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不同于此前“跑马圈地”抢占地盘的非理性阶段,充电桩行业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更趋有序、规范发展,各方力量都在寻找合适自己的有利市场位置。

 

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创业者恐难实现颠覆

 

此前,充电桩行业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发展期、爆发期与洗牌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多年,也是充电桩行业拨云见日的十多年。

 

在“新基建”启动之时,正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出行受限、车辆充电需求大幅减少之时。毫无疑问,“新基建”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给整车市场的发展增加了更多信心。政策的助力催生了又一波投资建设热潮。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外界可以明显看出“新基建”启动前后的变化。去年2月,国内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根的企业有8家。其中,特来电运营15.2万根、星星充电运营13万根、国家电网运营8.8万根、云快充运营4万根、依威能源运营2.5万根、上汽安悦运营1.8万根、中国普天运营1.4万根、深圳车电网运营1.2万根。这8家运营商的市场占比达到90.2%,其余的充电运营商占比仅9.8%。

 

而今年2月,全国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根的企业有10家。其中,特来电运营21.2万根、国家电网运营19.6万根,星星充电运营17.1万根。这10家运营商的市场占比升至91.9%,其余的充电运营商占比为8.1%。

 

可以看出,充电桩行业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然而,市场格局趋于集中和稳定,头部企业依旧在加速开拓业务版图。

 

“在此前‘跑马圈地’的阶段,一些区域性运营商拥有地利优势,能够吃到行业红利。现在,充电桩运营商的格局基本已定。对于新进入的创业者来讲,如果背后没有雄厚的资本做支撑,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市场机会。”对于当下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现状,思得帕沃科技创始人张天浩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国资为代表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以民营资本为代表的特来电、星星充电,这些早期进入者成为充电桩行业不可撼动的龙头企业。在充电桩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之后,市场获利的商业模式已不再是秘密,规模效应成为一大“必杀技”。

 

“目前,充电桩行业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包括成本和售价在内的整个商业模式非常透明。基于这样的竞争体系,除了比拼规模外,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点。”在张天浩看来,充电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很难再有新兴企业实现大的突围。

 

车桩比逐步提高

精细化运营的要求更高

 

 

充电桩的建设和完善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充分必要条件,若这个方面出现较大短板,新能源汽车推广很可能功亏一篑。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假设2025年国内新车总销量保持在2500万辆,那么当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为500万辆。按照此前车桩比1∶1的规划,这就意味着出售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要建设一根充电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80万辆,同比增长40%。对于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中国充电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2021年,私人随车的充电桩将新增42.6万根,其中小功率直流桩、私人随车桩总数达到130万根;公共充电桩将增长25.2万根,保有量将达75万根,公共直流桩将增长11.1万根,保有量达13万根,公共充电桩总数将达117万根;充电站将新增2.11万座,充电站总量将达8.5万座。“2021年,车桩比将达2.7∶1,进一步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他说。

 

从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车桩比正朝着规划目标快速提升。由于此前的建设主要集中于公共充电桩,对于之后车桩比提升的增长点,自然就落在私人充电桩身上。

 

有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私人桩建设与预期差距很大,但需求量依然旺盛,夜间新能源车主不需要充电速度多有快,更在意的是有场地、低成本、安全的充电,而快充直流桩更适合于日常补充的应急性充电需求。未来,随着社区改造、私桩共享等措施的推进,以及新建小区将充电桩设备纳入建造规划,私人桩配建率将逐渐提升,在绝对数量上远远超过公共桩,成为提升我国车桩比的主力。

 

此前,“找桩难、充电慢、充电难”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更多体现消费者主观意愿的充电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随着车桩比的逐渐提升,再加上充电技术的进步及服务的提升,消费者对于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诟病已大为减少。

 

同时,车桩比的提升也带动充电桩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充电桩正在大规模铺开建设。它并不简单只是一款线下工业品,涉及的环节包括设计研发、生产体系、销售维护等。”在车电网副总经理赵羽看来,新能源汽车充电用户需要的是多元化综合解决方案。据悉,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目前车电网的业务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充电网络的建设、运营维护及相关增值服务。

 

“头部企业有开发、运营、运维、市场团队等,它们的组织结构很健全。如果要把一座或几座充电站运营好,这些部门都需存在,还要根据线下设施的体量决定需要多少人。”张天浩告诉记者,新入局的中小运营商,不应只作为一个资产投资者建设充电桩(站),而是需要真正做好精细化运营。”

 

大公司与小平台博弈

各有各的生存之道

 

在“新基建”启动之前,对于如何运营好充电桩、实现盈利的考验,头部运营商也交了不少“学费”,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新基建”启动一年来,不少中小运营商“曲径通幽”,并进一步反哺行业良性发展。

 

“作为后来者,我们是在充电桩技术和运营模式都比较成熟的情况下进入行业的。”电王快充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鲁明月认为,电王快充虽然没有先发者“跑马圈地”的优势,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站稳了脚跟。

 

其实,对于充电桩行业当下的发展,新进入者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头部企业已有一定的高度,中小运营商与它们不是一个量级。”鲁明月表示,“我们反复强调的就是盈利,不是为了资本青睐要把规划做得多漂亮,而是要投入了一个站,就不断地带来新鲜血液,持续盈利,进而支撑后续的发展。”

 

基于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像电王快充这样的中小运营商也能占据一席之地。这与张天浩对行业发展判断是一致的。他提出,随着行业发展,最近一两年,区域型运营商带来的公共充电桩增速比非常明显,这意味着未来充电桩市场会有一部分中小玩家或区域性玩家,与全国性的巨头企业竞技。

 

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越走向成熟,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以深圳为例,在这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前沿阵地,充电桩运营商打“价格战”已是常态。头部运营商和中小运营商的“拉锯战”正在展开。

 

关于充电桩行业的互联互通,头部运营商和中小运营商也各有各自的担忧。记者了解到,现在一些第三方平台做互联互通并不公平。比如,A家的用户群可以到B家的场站充电,但B家的用户群不能到A家的场站充电,相当于单向引流。有行业人士表示,这样中小运营商的客户可能就逐渐被大平台吸引而流失掉了。大品牌越做越大,中小运营商逐渐萎缩。

 

在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公司总经理刘畅看来,整个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对于像特来电这样的大型充电运营商是很好的机会。“未来,资源肯定向大型充电运营商集中,这是非常明确的。”他分析称,“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运营、管理。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必然不是区域性的,而是需要全面覆盖。由于平台的运营成本相当高,之前接触过的很多中小运营商在体系结构上恐怕没有办法支撑一个大平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充电运营商选择了转型。比如,思得帕沃科技通过AI智能运维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赋能充电运营商,为其打造运营助手,推动行业精细化发展。张天浩戏称:“我们要在‘挖金子’的年代做个卖‘挖掘机’的人。”

 

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

充电桩正在链接能源的世界

 

 

对于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来讲,真正的掌舵者还是头部运营商。当中小运营商经营好自家‘田地’之时,头部运营商正在不同的维度开启事业版图。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充电运营商巨头从未停止过开拓市场的步伐。根据官方数据,特来电已累计投建充电桩超31万根,市场占有率40%,注册用户达380万人,拥有最大规模的充电互联网大数据。在这样的体量之下,特来电还启动了招募合伙人共建充电桩的项目。而对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样的央企来说,投入力度更不必说。充电桩作为重资产投入的行业,也只有头部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不遗余力地大规模投资。

 

此外,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充电桩行业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据了解,特来电致力打造中国领先的充电网,通过市场化、智能化手段,加强碳链条协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充电网不仅能够确保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还利用新能源汽车进行储能,提升风、光、水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能源的双向流动,发挥新能源汽车调节作用。作为重资产投入的充电桩行业,特来电才刚刚宣布盈利。

 

对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需做好的工作,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直接来自电网,目前电网已是最完善、最普及的能源供给体系,充电基础设施只是实现将电能从电网端到车辆端的传输。因此,要充分利用电网的能力实现车电融合,以最小的投资实现最佳的效果,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此外,要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车网协同,大力推进智能有序充电,用V2G、微电网等技术,充分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电动汽车能源绿色化,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的目标作贡献。

 

充电桩和能源板块的链接,也成为行业当下的吸睛之处。为了把光、储、充的一体化生态做好,阳光电源成立了充电事业部。阳光电源首席技术官阳岳丰表示,之前公司在光和储这两个板块已经做得非常强大,现在把充的板块补上,光、储、充结合起来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提升电网的运营效率。对于运营商来讲,便可以实现光、储、充的收益。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普及推广主要是在公共领域,比如环卫车、出租车等;如今,市场需求正转向私人消费,2020年更由此被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的转折点。基于长远的考虑,星星充电已在开拓私人消费者了。据了解,星星充电是全球近60家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不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宝马、捷豹路虎、大众等国际品牌,还包括比亚迪、北汽等国内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