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从党建还是国家发展历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十四五”和2035远景规划的元年。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量化指标将最终确定。

 

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首席顾问董峰表示,今年的“两会”有一个基本理念,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按照五年规划发展的经济体,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目标具有一致性和持续性。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不止着眼于当年的经济发展,更为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的发展确定发展思路,设定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政策的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关乎到全体人民的发展福祉,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关乎中国未来在世界格局变化中的话语权。

 

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首席顾问董峰,就贯穿两会中所提“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解读,本期聚焦“新阶段”“新理念”。

 

新阶段的内涵,有哪些表现?

 

当前,国内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在新发展阶段中,内循环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乡村振兴、城市重构是提高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改革投资结构的重要途径。

 

经济增长新阶段是构建“双循环”

 

新发展阶段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内循环为主带动外循环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我们现在已经有这个底气通过内循环带动外循环,立足国内,充分发挥国外资源,因为我们有国内大市场、完整的供应链和充足的国际国内资本积累。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量的积累带来的质的飞跃。

 

乡村发展的新阶段是乡村振兴

 

2月25日,我们国家郑重向世界宣布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4亿人一个没落下”地步入了小康社会。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进入了小康,未来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刚刚脱贫的人口,仍然不能放松,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同时,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代表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开启,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目的是继续将农村这块短板做长。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三个层次为着力点:第一个层次是促进农村县城的产业发展;第二个层次就是促进农村县城的人口回流;第三个层次是补充经济发展的短板。

 

城市发展新阶段是城市重构

 

图片4.png

 

我们的城市正在重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两会前公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继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之后的第四极。国家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在原来已经完善的交通基建网络基础上,将以5G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加码到城市发展中,实现人口的虹吸效应,为发展带来新的持续动能。

 

两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缩小区域差距,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新的城市重构正在形成。大城市在变化,乡村也在变化;一个长板,一个短板,同步在变化;短板迅速加强,综合国力就会提升。

 

乡村振兴和城市重构,将形成新的动能,现有的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的容纳程度以及未来发展程度都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将是中国新发展阶段快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强大推动力。

 

新发展理念主要是指什么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建设元年提出的远景目标标准比过去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争取实质性进展。这并非是空喊的口号,意味着我国发展将开始进入快车道,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首先,农业种源安全不容忽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芯片是种子,经历了芯片被“卡脖子”事件和世界粮食危机,一定要有自己的优质种子确保14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其次,工业上加大科研的投入比例,明确提出全社会年均增长7%的研发投入,向科研要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意味着将专利、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价值。过去地方政府是“唯GDP论”,现在是唯“价值论”。通过创造价值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最后,在政府职能方面的新理念是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未来要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于社会、支持于社会的政府。

 

“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这三个“新”,以及“高质量发展”,高度概括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目标、途径和手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期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首席顾问董峰从“新阶段”、“新理念”两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了中国的“新”定位,下期将聚焦关键词“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敬请期待。